分享到

當科幻片成現實!電影《全面霾伏》成空汙警世片

► 當科幻片的題材發展成現實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已是 15 年前的作品,但許多預言一一成真,連許多原以為只是科幻片的題材都發展成現實。長期致力以紀錄片反空汙的雲林科技大學教授林泰州曾提到拍片的困難:「空汙進入身體的傷害,無法紀錄」。但呼吸無法選擇,也無法逃避。空氣更沒有圍牆,全世界都是呼吸共同體,從歐洲,亞洲到台灣,我們挑選了 3 部「閱讀空氣」的作品。透過電影,我們可以反思每個人如何多做一點,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所愛。



► 全面霾伏( 2018 )

全世界空氣污染嚴重,多數新生兒因先天性疾病無法適應惡劣空氣,必須在備有空氣過濾系統的密閉艙度過一生。某日發生大地震,地底毒氣竄出造成死傷慘重,一對夫妻跟毒霧賽跑,好不容易逃到高處倖存下來,但他們的女兒仍身陷密閉艙內,密閉艙外毒氣瀰漫,而密閉艙電池即將耗盡,為人父母,要如何拯救女兒逃出生天?拍攝時為營造末日氛圍,劇組天天排放真實煙霧布滿拍片現場,不只演員伸手不見五指,說台詞時氣喘吁吁,連幕後工作人員也都得戴上防毒面具才能呼吸拍攝。男主角羅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形容:「拍攝過程就像電影的毒霾災難一樣,想活下去,心肺耐力要夠強。」


隨著主角在前路茫茫的毒霾裡奔走,不知道身上的防護衣、僅存的氧氣瓶能支撐多久,也不知道下一秒霧霾中會冒出什麼驚嚇,要支撐下去逃出生天,全是為了家人!片尾有個大反轉,不過不同於一般災難片在緊張刺激大場面後,會回歸平靜且問題被解決,電影結束時大自然反撲的問題仍在,不論你喜不喜歡,只能努力調整!



► 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2015)

「你見過真正的星星嗎?」

「沒有」


「你見過藍顏色的天嗎?」

「見過藍一點的」


「你見過白雲嗎?」          

「沒有」


這是片中柴靜和中國山西省孝義市一位小女孩間對話。


穹頂之下是講座形式的紀錄片,甫上傳 48 小時內點閱率即破億,可說是中國的環保啟蒙片。雖然此片受到很多質疑,甚至有各方勢力角力的政治陰謀論,但調查記者柴靜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裡來?我們該怎麼辦?」許多人對 PM 2.5 的認識便是由此開始。柴靜因女兒生病,奮起和霧霾作戰,以故事、數據、動畫、採訪交織成這部紀錄片,並以歐美國家的轉型和執法經驗為例,提出解方。直至今日,仍然值得一看。

►我的身體就是空汙監測站 (2016)

台灣導演、雲林科技大學教授林泰州,曾獲威尼斯影展義大利未來電影學會長片獎、日本東京映畫獎、金穗獎等肯定,不過,這些年他全心致力於反空污的影像創作,多部紀錄片《多美麗的煙囪》《我的身體就是空汙監測站》《那煙燻濕了你的眼》《看不見的鬼島》,希望用影像喚起人們對空污的重視。「我就是活生生的空汙災民」林泰州說。根據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公布的資料,過去八年,雲林有七年是台灣空氣品質最差的縣市冠軍,台大公衛院所發佈的報告,則顯示麥寮罹癌率是台灣其他地方的 1.29 倍。剛在雲林執教的頭幾年,林泰州也曾經對空污視而不見,直到後來被確診肺部結節,才意識到空氣污染有多嚴重。


林泰州形容自己的作品「是一部『粗糙』的數位影片,故意以低劣和『被汙染』的畫質方式呈現,以反抗的姿態與顛倒的構圖對跨國企業造成汙染的抗議」。觀看過程中很難愉悅,聽著麥寮居民嘶吼的指控、閃爍的畫面、工廠的疊影、顛倒石化工廠等,彷彿想讓觀眾也感受下,這讓人活不下去的環境

/ 淨零 Tips /

# PM 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之為懸浮微粒( Particulate Matter )。懸浮微粒粒徑大小有別,≦ 2.5 微米( μm )的懸浮微粒,稱為細懸浮微粒( PM2.5 ),單位為微克 / 立方公尺( μg/m3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