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還是投機?當兒童塗鴉遇上NFT

分享到

詐騙亂象4(中央社記者江明晏、賴言曦台北9日電)年僅13歲的海斯(Nyla Hayes)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創建一系列長脖子女性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作品,靈感來自她酷愛的雷龍,畫作總值已逾340萬美元,她更被好萊塢知名經紀公司簽下,前途不可限量。

一名美國14歲女孩艾比蓋兒(Abigail,匿名PeachSunday),她把對海洋生物的熱情化作Belugies 鯨魚系列作品,僅僅數分鐘,就在美國NFT平台以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62.6萬元)的價格賣出,她計劃將部分利潤捐贈給白鯨保護組織和兒童醫院項目。

另一名12歲英國男孩阿邁德(Benyamin Ahmed)則利用學校假期空檔時間,用電腦程序創造出3350種不同的鯨魚Weird Whales NFT,在他的Twitter上曝光走紅後,大賺約4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5萬元)。

NFT翻轉命運 包益民創平台助小藝術家圓夢

加密貨幣浪潮興起,拜NFT之賜,藝術市場加速大眾化,Z世代兒童的創意更容易受到全球矚目,加上社群自我行銷,這些兒童的「塗鴉」得到前所未有的共鳴,買家爭相收藏,催生出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收益,許多人的命運就此翻轉。

「為什麼亞洲沒有這樣的機會?」投入創意產業近30年的包益民,今年5月宣布在台創立「元夢家kidznft藝術平台」,強調是全亞洲第一個專為0至16歲孩童開創的NFT藝術平台,可讓孩童藝術創作自由在平台展現、甚至買賣。

「元夢家」現階段正公開招募VIP會員,計劃將於2023年上架販售兒童畫作NFT,期望開啟台灣孩童NFT市場的新藍海。

包益民看好,台灣每年有18萬名新生兒誕生,等於0到16歲的未來人口約有300萬人,只要有1%的比例、也就是3萬人開始玩NFT,單件畫作以新台幣5000元起算,就能帶來約1.5億元的營業收入。

然而,當純真兒童的畫作遇上偏向「投機」的NFT時,許多現實的問題就一一浮上檯面。購買NFT數位藝術品可以主張什麼權利?又該如何預防買到NFT假貨。

NFT買不到所有權? 平台方打假不如自救

過去有些人認為,買家購入NFT藝術品之後,便擁有了這項作品;包益民說,精確來說擁有的是「再次銷售權」,也就是可以再轉賣藝術品的權利,而非擁有畫作的著作權或商業作品權。換言之,買家不能將藝術品大量印製成T恤或明信片等商品對外銷售,在實體和NFT的世界中,這點邏輯是共通的。

「購買NFT藝術品,買到的不見得是所有權」,恆業法律事務所加密貨幣組負責人、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說明,藝術創作品、數位頭像、畫作的著作權本就屬於作者;「雖然NFT的確能表彰唯一連結到該數位藝術品的證明」,但如果作者將同一幅數位藝術品重複發行NFT時,這個信任機制就失效。換言之,NFT只是數位藝術、數位資產「所有權的紀錄」,而不是「藝術作品本身的所有權」。

「更貼近一點的說法是,NFT買的是數位資產的冠名權」,林紘宇說明,也就是可對外界證明該NFT所表彰的數位資產,是由NFT擁有者來冠名;而冠名權在台灣法律可根據民法侵權行為主張權利,但其主張的是債權,保障強度相對低於所有權,受侵權的一方必須費心舉證,才能主張返還權力。

另一方面,該如何預防買到假冒的NFT?NFT雖為非同質化代幣,標榜獨特與唯一性,但不肖人士只要拷貝當紅的NFT,稍加更動發行,又是不可替代的新專案,恐誘使買家上當,因此「打假」成為許多平台方頭痛的問題。

包益民表示,以元夢家平台為例,雖然同一畫作只會發行一次NFT,但確實無法阻止同一幅畫在其他平台再次出售;不過,現在已有驗證真偽的解方,例如從源頭查畫家授權對象等。

至於是否需要特殊法規來打假?包益民說,「不認為這是需要被擔心的事」。舉例來說,多年來一直傳出知名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真品早已被盜,但大家去羅浮宮欣賞這幅畫時,根本不在意這件事。「藝術贗品流竄的問題存在這個社會已幾百年了,不該期望NFT來解決」,反而有賴每個人買NFT前都做足功課,「搞清楚賣家是誰,以及平台值不值得信賴?」

蒐集郵票、彈珠 買NFT藝術品回歸初心

中國官方對NFT的使用和轉讓限制非常大,儘管二手市場被嚴重壓抑,不少玩家對NFT「轉手獲利」仍抱持高度期待;一旦作品沒有增值,買家就去監管單位投訴平台欺騙,「好像投資失利,到處找麻煩的股民一樣」,包益民無奈說道。

在2020年就投入NFT產業的包益民,一共創建了4個NFT平台,多數在中國市場發展,他因此觀察到許多「NFT亂象」。然而,他認為,購買NFT藝術品應該要立基於「你喜歡它」這個單純的想法,僅此而已。

此外,包益民也不能認同多數NFT所提供的「賦能」,畢竟在現實世界購買精品時,不會一昧要求買這些東西能不能有附加價值,且反客為主,「賦能是人想出來的規則,思考主體應是想不想購買這件物品」。

包益民認為,買家應該都要自問「為什麼要買NFT藝術品」,如同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收集郵票、彈珠、芭比娃娃等,NFT就是這個時代的收藏和愛好,「不該用過度商業化的眼光去看待NFT藝術品買賣,否則就是亂象的開端。」

儘管NFT籠罩雜音,但包益民認為,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源自「企圖消弭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而現今出現的詐騙與駭客亂象,都不是區塊鏈本身的問題,不該單看NFT的陰暗處而忘記光芒;在這個社群為王的時代,NFT反而是提供各階層民眾打破框架、自我推銷的可貴平台。

包益民回想,他曾看過一名38歲印度女性藝術家的NFT創作,那是一幅充滿童話意象、宛如螢火蟲罐的3D動畫,推出後受到許多青睞。在印度,女性藝術家「要出頭很困難」,但NFT讓這名藝術家打破框架,吸引欽佩她經歷、喜愛她畫作的買家來收購,也印證了NFT的特性,「不需要透過任何人,跟世界直接溝通」。(編輯:張良知)1110909